第367章 魏国选相
当然,减少地方官吏人数,自然可以减轻国家负担,但是对于豪强贵族的冲击反而毫无作用。 即便如此,地方官吏们的叫苦声也是此起彼伏,也对,到嘴的肥rou想要吐回去,何其难也。赵雍也意识到,这又是一次穿越思维制造的麻烦。如果把官僚队伍比作一个池塘,那么整顿官僚队伍,就相当于将水抽干并注入新的活水。然而现在他做的,不过是将水抽干,但是活水——新的官僚成员——却没有源泉,这不是后世科举制度大行其道的时候,更不是公务员制度推行的年代,他的行为,无异于自寻死路,当然不被所有人接受。 赵豹和赵成也因为此事,多次找赵雍劝谏和商议,但是赵雍清楚的知道,如果就此认错,那么自己的权威性就必然会受到打击,以后再想推行新的法令,也定然会遭到抵制和反对。甚至于之前所施行的所有法令,也都会被推翻,这是他不能加接受的。但是,错了就是错了,若是不改变而强行推行下去,那结果就可能会像尉僚所说的:身死族灭。 进退两难之际,赵何出生了。赵雍总算是找到了借口,以庆祝新公子诞生的名义,缓行官吏改革。何者,儋也,也就是承担的意思。赵雍对这个新出生的公子命名,除了因为那句诗之外,对于自己的心中苦闷无人分担的感叹,也是可以感受到的。 不过,赵雍和贵族们对立的关系越发明朗起来,乐毅和尉僚给他的建议时,以战争转移矛盾。也就在这个时候,一个使者悄然来到了赵国,让赵雍找到了矛盾的发泄口。 “成陵君千里迢迢来到邯郸,拜见